【全国法制宣传日是什么节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全称“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推动依法治国而设立的一个重要纪念日。自1986年起,国家开始实施“一五”普法规划,此后每年的12月4日被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成为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时间节点。
一、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基本信息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全称 |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 |
| 设立时间 | 1986年(首次普法规划) |
| 正式确定日期 | 2001年12月4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 |
| 每年日期 | 12月4日 |
| 设立目的 | 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 |
| 主要活动 | 法律咨询、讲座、宣传展览、模拟法庭等 |
| 参与对象 | 全体公民,重点面向青少年、企业员工、基层群众 |
二、全国法制宣传日的意义
全国法制宣传日不仅是对法律知识的集中宣传,更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一节日,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参与法律教育,提升公众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建设。
在实际活动中,各地会结合本地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如法律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使法律知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发展历程
- 1986年:国家启动“一五”普法规划,标志着我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正式开始。
- 1996年:进入“二五”普法阶段,进一步扩大普法范围。
- 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正式将12月4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 2014年:宪法日与法制宣传日合并,进一步强调宪法的重要性。
-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线上普法逐渐成为主流,如短视频、直播、在线问答等形式广泛传播法律知识。
四、结语
全国法制宣传日不仅是一个法律教育的契机,更是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持续的普法宣传,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法律、信任法律、遵守法律,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