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意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是一首古代战争诗,表达了将士之间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豪情壮志。这句话在今天依然被广泛引用,象征着团结、互助和共同面对困难的精神。
一、原文及出处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诗经·秦风·无衣》 |
| 原文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二、字面意思解析
- 岂曰无衣:难道说没有衣服吗?
- 与子同袍:我和你一起穿一件战袍。
- 王于兴师:君王要出兵打仗了。
- 修我戈矛:修理我的武器。
- 与子同仇:和你一起对付敌人。
整句意思是:谁说我没有衣服穿?我和你一起穿一件战袍。君王要出兵了,我要修好武器,和你一起抗击敌人。
三、深层含义
1. 团结精神:表达士兵之间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的情感。
2. 集体意识:强调国家危难时,每个人都应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
3. 家国情怀:体现古代士人以国家为重,勇于担当的精神。
四、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常被用来形容:
| 场景 | 应用 |
| 团队合作 | 表达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与支持 |
| 灾难援助 | 在灾难面前,人们携手共渡难关 |
| 战争或冲突 | 强调共同抗敌、同心协力的精神 |
五、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诗经·秦风·无衣》 |
| 字面意思 | 没有衣服穿,也愿意和你共用一件战袍 |
| 深层含义 | 团结、互助、共赴国难、家国情怀 |
| 现代意义 | 团队合作、灾难援助、共同抗敌 |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团结精神的象征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不仅是一句古诗,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