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发难数的意思是什么】“擢发难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多,难以一一列举。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一、成语释义
成语: 擢发难数
拼音: zhuó fà nán shù
意思: 擢(zhuó),拔取;发,头发。意思是即使把头发都拔下来也难以数清,比喻罪行极多,无法一一列举。
出处: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臣之罪,万死犹轻,虽欲尽言,不可得也。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殉,忠臣不哀,天下不与,是以孔子称‘秦穆公之仁’。今臣之罪,万死犹轻,虽欲尽言,不可得也。”后人引申为“擢发难数”。
二、成语用法
- 词性: 动词性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
- 使用场合: 多用于描述罪行、过失或缺点非常多,难以一一列举。
- 近义词: 数不胜数、罄竹难书、罪大恶极
- 反义词: 微不足道、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三、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擢发难数 |
拼音 | zhuó fà nán shù |
释义 | 罪行极多,难以一一列举 |
出处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
用法 | 形容罪行、过失等非常多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数不胜数、罄竹难书、罪大恶极 |
反义词 | 微不足道、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
四、使用示例
1. 他犯下的罪行可谓擢发难数,最终被判处终身监禁。
2. 这些企业长期违法排污,擢发难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3. 他的过错擢发难数,根本无法一一列举。
五、结语
“擢发难数”作为汉语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精炼之美,也传达了对某些行为或现象的强烈批判。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