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扈是什么意思】“跋扈”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来形容人性格倔强、专横、不讲理,或者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霸道、不守规矩的态度。这个词多用于描述某些人或势力在行为上过于强势,缺乏尊重他人或遵守规则的意识。
一、
“跋扈”一词源自古代,原意是指马匹不受约束、狂奔乱撞,后来引申为人的行为或性格上的专横、霸道。现代汉语中,“跋扈”多用于批评那些态度强硬、不讲道理、不顾他人感受的人或行为。它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表示对某种强势、无理行为的不满或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跋扈”来形容一些领导、家长、甚至同学的行为,比如:某人总是自作主张,不听劝告;或者某人说话咄咄逼人,让人难以接受。
二、表格说明
词语 | 跋扈 |
拼音 | bá hù |
注音 | ㄅㄚˊ ㄏㄨˋ |
词性 | 形容词 |
含义 | 原指马不受约束,现多指人性格专横、霸道、不讲理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描述某人行为不当 |
褒贬 | 贬义 |
近义词 | 骄横、霸道、专断、蛮横 |
反义词 | 温顺、谦逊、温和、礼貌 |
例句 | 他为人跋扈,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职场中:某位上司脾气暴躁,做事独断专行,同事称他为“跋扈型领导”。
- 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甚至有些专制,孩子觉得他们“跋扈”。
- 社会现象:某些公众人物在公共场合表现得趾高气昂,被网友称为“跋扈人士”。
四、注意事项
虽然“跋扈”是贬义词,但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作为中性词使用,例如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角色性格时。但总体来说,在日常交流中应避免随意使用该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词汇或成语,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