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聋发聩的意思是什么】“震聋发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言论或行动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能够唤醒那些昏睡或麻木的人。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通过强烈的方式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反思。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震 | 振动、震动 |
聋 | 听不见,比喻人听觉迟钝或麻木 |
发 | 唤醒、激发 |
聆 | 听觉,引申为接受信息 |
聩 | 声音大而杂乱,比喻混乱或沉闷的状态 |
整体含义:原意是声音大得让人耳朵都听不清,后来引申为语言或行为极具冲击力,能唤醒人的意识,使人从迷茫或麻木中清醒过来。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说明 |
文章评论 | “这篇文章震聋发聩,让人重新审视社会问题。” |
政治演讲 | “领导人的讲话震聋发聩,激励了无数人。” |
教育领域 | “老师的一番话震聋发聩,让学生们深思。”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震撼人心、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
反义词 | 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平淡无奇 |
四、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清代《清史稿·王士禛传》:“其诗文皆有警句,足以震聋发聩。”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强调语言的影响力和思想的深度。
五、总结
“震聋发聩”是一个富有力量感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能够打破人们思维定势、引发深刻思考的话语或事件。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力量,也反映了作者或说话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与责任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故事》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