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旋踵出处于哪里】一、
“死不旋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坚定果断、勇往直前,即使面对死亡也毫不退缩。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具体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在原文中,“死不旋踵”是用来描述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状态,强调人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态度。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其出处和含义,以下通过表格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与归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死不旋踵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文出处 | “士之立节,死不旋踵。” |
含义 | 形容人意志坚定,面对危险或困难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英雄人物、勇士或有坚定信念的人。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文学、演讲、文章中,表达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
近义词 | 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
三、结语
“死不旋踵”虽出自古代典籍,但其精神内涵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体现,更是对个人勇气和决心的一种肯定。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