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后发制人是成语吗

2025-07-17 20:11:20

问题描述:

后发制人是成语吗,急!求解答,求不沉贴!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7 20:11:20

后发制人是成语吗】“后发制人”是一个常见的表达,常用于形容在劣势或被动的情况下,通过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最终反败为胜的策略。那么,“后发制人”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本文将从词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关键信息。

一、词语解析

“后发制人”字面意思是“后于对方行动,却能制服对方”。它强调的是在局势不利时,不急于争先,而是选择适时出击,从而取得优势。

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常见于军事、商业、政治等场合,用来形容一种策略性思维。

二、是否为成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的收录情况来看,“后发制人”并不被正式列为成语。成语一般指结构固定、意义完整、具有历史渊源的四字短语,如“画龙点睛”、“百闻不如一见”等。

虽然“后发制人”在日常语言中使用频繁,但其结构上更接近于一个固定搭配的短语,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成语。

三、出处与演变

“后发制人”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兵法。例如,《孙子兵法》中提到“以正合,以奇胜”,强调灵活应变、把握时机的重要性。而“后发制人”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不过,具体“后发制人”这一说法并未在古代文献中明确出现,更多是后人对类似策略的一种归纳和概括。

四、用法与例句

- 用法:多用于描述在竞争或对抗中采取的策略。

- 例句:

- 他一直保持低调,直到对手暴露弱点后才出手,这就是典型的“后发制人”。

- 在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往往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逐步抢占市场份额。

五、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说明
是否成语 不是成语
结构类型 四字短语
来源 古代兵法思想,非古籍原文
用法 多用于策略性描述
常见领域 军事、商业、政治等
词义 后于对方行动,却能取胜
是否固定 非固定成语,属于常用短语

六、结语

“后发制人”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但它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很高的使用频率和实际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智慧,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处世策略。因此,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我们完全可以合理使用这一表达,而不必拘泥于是否为“成语”之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