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无术出自哪个典故】“不学无术”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也没有本领。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典故,了解它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景。
一、
“不学无术”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原意是指霍光的下属张禹虽然有官位,但缺乏实际才能和学问。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批评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在现代语境中,“不学无术”多用于贬义,强调一个人既没有知识,又没有技能,无法胜任工作或生活中的任务。
该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在日常交流中也常被用来劝诫他人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二、相关典故及出处一览表
典故名称 | 出处 | 原文内容 | 含义解释 |
不学无术 | 《汉书·霍光传》 | “禹为人谨厚,内多隐匿,外有余裕,然不学无术,不能治身。” | 张禹虽外表稳重,但缺乏真正的学问与能力,不能管理好自己。 |
汉代背景 | 《汉书》 | 霍光辅政时期,张禹为朝廷官员 | 表现当时对人才选拔的标准,重视学问与能力并重 |
现代用法 | 日常语言与文学 | 如:“他虽有职位,却不学无术,难当大任。” | 用于批评缺乏实际能力与知识的人 |
三、结语
“不学无术”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警示。它提醒人们,只有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才能具备真正的才能,避免沦为“不学无术”的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