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鬯不惊是什么意思】“匕鬯不惊”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周易·震卦》:“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原意是说,在巨大的震动或惊吓面前,仍然能够保持镇定自若,连手中的酒器都不掉落。后来,“匕鬯不惊”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危险时,依然神情自若、冷静沉着。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匕鬯不惊 |
拼音 | bǐ chànɡ bù jīng |
出处 | 《周易·震卦》:“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
字面意思 | “匕”指勺子,“鬯”指古代祭祀用的香酒,表示在惊吓中仍能保持镇定,不丢酒器。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在危急时刻仍能冷静应对,不慌不乱。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态度。 |
近义词 | 面不改色、临危不惧、从容不迫 |
反义词 | 惊慌失措、手足无措、慌乱不堪 |
二、成语用法示例
1. 在火灾现场,消防员们面不改色,真是匕鬯不惊。
2. 面对突发状况,他始终冷静应对,真可谓匕鬯不惊。
3. 这位将军在战场上屡次遇险,却始终神色不变,堪称匕鬯不惊。
三、总结
“匕鬯不惊”是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的是人在面对危机时的沉稳与冷静。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心理素质,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静”与“定”的重视。在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可以用来赞扬那些在压力下依然保持理智和从容的人,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质。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使用方式,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的魅力,也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来表达对他人的赞赏或自我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