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诚惶诚恐 rdquo 是什么意思】“诚惶诚恐”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极度的敬畏、不安或紧张的情绪。它源自古代文言文,多用于自谦或形容对某事的高度重视和谨慎态度。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诚 | 确实、实在 |
| 惶 | 惊慌、不安 |
| 恐 | 害怕、畏惧 |
整体意思:
“诚惶诚恐”表示一个人内心非常害怕、不安,甚至到了不敢轻举妄动的地步。常用于形容面对权威、重大任务或重要场合时的紧张心理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诚惶诚恐,顿首死罪。”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正式场合或公文中使用,表示谦虚、谨慎的态度。 |
| 示例 | “对于此次会议的发言,我诚惶诚恐,生怕说错一句话。”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问题 | 说明 |
| 误用场景 | 有人将“诚惶诚恐”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强烈喜爱,这是错误的。 |
| 正确语气 | 应保持庄重、谦逊,不宜用于轻松或幽默的语境中。 |
| 避免滥用 | 成语应根据具体情境使用,避免过度堆砌,影响表达自然性。 |
四、总结
“诚惶诚恐”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表达内心的不安与敬畏。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于正式场合,以显示说话者的谦逊与认真态度。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诚惶诚恐 |
| 含义 | 表示极度的不安与敬畏 |
| 出处 | 《后汉书》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正式场合 |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轻松语境,避免误用 |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的用法,可参考相关古籍或现代汉语词典,以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