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货可居是谁的典故】“奇货可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用来形容某种稀有、珍贵的东西可以当作珍宝来收藏或投资。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与战国时期著名商人吕不韦有关的故事,讲述了他如何通过投资一位落魄公子,最终实现政治和财富上的巨大成功。
一、
“奇货可居”最早出现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讲述的是吕不韦在秦国看到一位身份低微但潜力巨大的公子子楚(后改名嬴异人),认为他是“奇货”,于是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他,最终帮助他登上王位,自己也因此获得极大的政治权力和财富。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吕不韦的远见和商业头脑,也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政治关系。
成语“奇货可居”现在多用于比喻那些具有潜在价值的人或物,值得投资或重视。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奇货可居 |
| 出处 | 《史记·吕不韦列传》 |
| 典故来源 | 吕不韦投资子楚 |
| 意思 | 指稀有珍贵之物可以作为珍宝收藏或投资 |
| 人物 | 吕不韦、子楚(嬴异人) |
| 背景 | 战国时期,秦国 |
| 故事内容 | 吕不韦发现子楚是“奇货”,投资他,助其成为秦王 |
| 现代用法 | 比喻有价值的人或事物值得投资 |
| 文化意义 | 展现古代商人的智慧与政治眼光 |
三、结语
“奇货可居”不仅是历史中的一个典故,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机会时,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果断的行动力。吕不韦的成功,正是因为他看准了“奇货”的价值,并愿意为之付出代价。这一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提醒人们在人生和事业中要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