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内容介绍】“赔了夫人又折兵”是一句中国成语,常用来形容在一场行动中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失去了重要的东西,甚至造成了更大的损失。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笔下的一段经典情节。
一、
该成语的主人公是周瑜,但故事的核心人物还包括诸葛亮和孙权等人。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后,周瑜为了夺取荆州,设计让刘备娶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企图通过婚姻控制刘备,从而夺回荆州。然而,这一计策被诸葛亮识破,并巧妙应对,最终导致周瑜计划失败,不仅未能得到荆州,还损失了兵马和美人,因此被后人称为“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出处 | 《三国演义》 |
| 主人公 | 周瑜(主要人物);诸葛亮、孙权、刘备等 |
| 故事背景 | 赤壁之战后,东吴与蜀汉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
| 故事情节 | 周瑜设下“假婚计”,让刘备娶孙尚香,意图控制刘备;诸葛亮识破计谋,安排赵云保护刘备,最终刘备顺利迎娶孙尚香并返回荆州 |
| 结果 | 周瑜计划失败,既未夺回荆州,也失去美人和兵马 |
| 成语含义 | 指做事失败,不仅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损失惨重 |
| 后世影响 | 成为常用成语,用于形容因策略失误而得不偿失 |
三、补充说明
虽然“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主要围绕周瑜展开,但整个事件中诸葛亮的智谋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不仅识破了周瑜的计谋,还帮助刘备成功脱身,展现了其过人的智慧。这一情节也体现了《三国演义》中“智谋对决”的典型风格。
因此,尽管周瑜是成语中的“主角”,但整件事的成功离不开诸葛亮的运筹帷幄。这也说明了在历史小说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往往比单一角色的成败更具戏剧性和深度。
总结: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主人公是周瑜,但故事中诸葛亮的智慧同样不可忽视。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因策略失误而导致双重损失的情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