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不夜天全诗翻译】“火树银花不夜天”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用来形容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夜晚景象。虽然这并非出自某一首完整的古诗,但其意境与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极为相似。因此,很多人将“火树银花不夜天”视为该诗的变体或扩展版本。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诗句的含义和背景,以下是对“火树银花不夜天”及相关诗句的总结与翻译。
一、
“火树银花不夜天”描绘的是元宵节(正月十五)夜晚的盛况。其中,“火树”比喻绚丽的灯火如火焰般盛开;“银花”则指灯彩如银色的花朵;“不夜天”表示整个夜晚如同白昼一般明亮、热闹。整句诗表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和人们的欢腾情绪。
在实际诗词中,最接近这一意境的诗句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原诗如下:
> 正月十五夜
> 苏味道
>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二、诗句翻译与解析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火树银花合 | 火焰般的树木,银光闪烁的花朵交织在一起 | 形容灯火通明、灯彩缤纷的景象 |
星桥铁锁开 | 星星点点的桥,铁锁打开 | 指元宵夜的桥梁被点亮,象征着开放与欢乐 |
暗尘随马去 | 尘土随着马匹远去 | 表示人们骑马出游,尘土飞扬 |
明月逐人来 | 明亮的月亮追随着行人 | 营造出月下漫步、赏灯的浪漫氛围 |
游伎皆秾李 | 歌舞艺人如桃李般美丽 | 描写节日中表演者的风采 |
行歌尽落梅 | 歌声不断,曲调如落梅 | 表现节日的热闹与艺术氛围 |
金吾不禁夜 | 官府允许夜间活动 | 元宵节期间,官府放松禁令,允许百姓夜游 |
玉漏莫相催 | 时间不要过得太快 | 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
三、结语
“火树银花不夜天”虽非完整古诗,但其意境与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高度契合,常用于形容元宵节的热闹场面。通过上述翻译与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诗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感受到古人对节日的热爱与赞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节日诗词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