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是什么意思】“日暮”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文学、诗词或日常表达中。它字面意思是“太阳落山的时候”,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常用来表达一种黄昏时分的氛围和情感。
一、
“日暮”主要指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古代诗词中,“日暮”常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如思乡、离别、孤独、惆怅等情绪。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种意境的体现。
此外,“日暮”也可以引申为事物接近尾声、接近终点的状态,比如“日暮途穷”,表示走投无路、无计可施。
二、表格展示
汉字 | 日暮 |
拼音 | rì mù |
词性 | 名词/动词(较少) |
含义 | 太阳落山的时候,即傍晚;也可引申为事物接近尾声 |
常见用法 | “日暮西山”、“日暮乡关何处是” |
情感色彩 | 带有孤寂、忧伤、宁静、感慨等情感 |
文学用途 | 常用于古诗文中,营造意境 |
现代使用 | 多用于描写景色、情绪或比喻事物的末期 |
近义词 | 黄昏、傍晚、夕阳西下 |
反义词 | 清晨、黎明、破晓 |
三、延伸理解
在古诗中,“日暮”往往与“乡愁”、“离别”、“归家”等主题相关。例如: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日暮时分更添一份凄凉。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山景,表现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
四、结语
“日暮”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点,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无论是作为自然景象的描述,还是作为情感的寄托,它都在汉语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了解“日暮”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细腻地感受时间的变化与情感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