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的意思是什么】“楷模”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常用于形容在思想、行为或成就上具有榜样作用的人或事物。它不仅是一种评价,更是一种激励和引导的力量。下面将从定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楷模”一词源于古代的木匠工具“楷”和“模”,分别指树木和模型,后引申为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典范。在现代汉语中,“楷模”多用于表彰那些在道德、事业、精神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人物,如英雄、科学家、教师等。
该词强调的是“榜样”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正面导向意义。使用时通常带有敬意和推崇的情感色彩。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指可以作为榜样或模范的人或事物。 |
来源 | 源于古代木匠工具“楷”和“模”,象征可效仿的对象。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在思想、行为、成就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人。 |
常见搭配 | 道德楷模、时代楷模、学习楷模、先进楷模等。 |
情感色彩 | 正面、尊敬、推崇 |
近义词 | 榜样、典范、表率、模范 |
反义词 | 反面教材、劣迹分子、负面典型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人物楷模:张桂梅老师是教育界的楷模,她扎根云南山区,创办女高,帮助无数贫困女孩走出大山。
- 精神楷模: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心中的道德楷模,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 行业楷模: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农业科技领域的楷模。
四、结语
“楷模”不仅是对一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一种价值观念的认可。在社会发展中,树立和弘扬楷模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向善向上的动力,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