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什么意思】“粗枝大叶”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马虎、不细致,只注重表面而忽略细节。这个成语原本是形容树木的枝干粗大,叶子宽大,后来被引申为做事态度不够严谨,缺乏细致入微的精神。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粗枝大叶 | 原指树木的枝干粗大、叶片宽厚,后比喻做事不细致,只注意大的方面,忽视小的细节。 |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导传》:“粗枝大叶,未足多怪。”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做事不认真、不仔细,也可自谦表示自己做事不够细致。 |
情感色彩 | 贬义词,带有批评或自责的意味。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粗心大意、草率从事 |
反义词 | 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工作中 | 他总是粗枝大叶,导致报告中出现了很多低级错误。 |
学习中 | 做题时不能粗枝大叶,要仔细审题。 |
日常生活中 | 妈妈提醒我做事要细心,别总是一副粗枝大叶的样子。 |
五、总结
“粗枝大叶”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做事态度不严谨、不够细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小事,都应该避免“粗枝大叶”,做到认真负责、细致周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和更高的效率。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粗枝大叶”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