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的意思】“得过且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生活或工作时态度消极、缺乏进取心,只求暂时应付过去,不追求长远的发展或进步。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对生活没有目标、不思进取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得过且过 | 指人在生活中只求过得去,不追求更好的发展;做事敷衍了事,不认真负责。 |
二、来源与演变
“得过且过”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原意是指人遇到困难时,只要能勉强维持现状就不再追求更多。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形容人消极、懒散的生活态度的成语。
- 出处:《明史·王守仁传》:“其学也,得过且过。”
- 演变:现代多用于批评人们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工作中 | 员工对任务敷衍了事,只求完成,不求质量。 |
学习中 | 学生上课不专心,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不注重平时积累。 |
生活中 | 有人对生活缺乏规划,得过且过,不积极改善现状。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混日子 |
反义词 | 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精益求精 |
五、使用建议
虽然“得过且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表示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倾向于负面评价。因此,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应谨慎使用该成语,避免给人留下消极的印象。
六、总结
“得过且过”是一种形容人缺乏上进心、只求表面应付的生活态度。虽然在某些情境下可能显得轻松自在,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态度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我们应该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得过且过”。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进行语义对比分析,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