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形而上】“形而上”是一个源自中国哲学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它与“形而下”相对,是探讨世界本源、本质和规律的哲学范畴。在西方哲学中,类似的概念被称为“形而上学”(Metaphysics),但两者在语境和内涵上有所不同。
一、
“形而上”指的是超越具体事物形态、结构、功能等表象层面的抽象存在或原理。它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规律、存在方式以及宇宙的根本法则。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形而上”常与“道”联系在一起,强调对“道”的追求和理解;而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则更多地涉及存在、实体、因果关系等问题。
“形而上”不是一种具体的科学理论,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视角,用于探索世界的深层结构和意义。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 | 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 |
定义 | 超越具体事物形态的抽象存在或原理 | 探究存在、实体、因果关系等根本问题的哲学分支 |
核心概念 | 道、理、气、无、有 | 存在、实体、因果、目的、本质 |
关注点 | 世界本源、宇宙规律、人的精神境界 | 存在的本质、事物的普遍性质、知识的界限 |
代表人物 | 老子、庄子、王阳明、朱熹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 |
与现实的关系 | 强调内在修养与天人合一 | 更注重逻辑推理与理性分析 |
应用领域 | 哲学、宗教、艺术、文学 | 哲学、神学、科学、伦理学 |
三、结语
“形而上”并不是一个容易被直接定义的概念,它更像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对世界深层次追问的态度。无论是东方的“道”,还是西方的“形而上学”,它们都在试图回答“什么是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个世界”等终极问题。理解“形而上”,有助于我们跳出表象,深入思考生活的本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