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的具体介绍】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它来源于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性味甘、苦、温,归脾、胃经。在中医理论中,白术主要功效为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腹泻、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白术的相关信息,以下从基本属性、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白术的基本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白术 |
拉丁学名 |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
科属 | 菊科(Asteraceae) |
药用部位 | 根茎 |
性味 | 甘、苦,温 |
归经 | 脾、胃经 |
功效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
主治 | 脾虚食少、腹胀腹泻、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
炮制方法 | 常见有生品、炒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等 |
用量 | 煎服:6~12g;外用适量 |
禁忌 | 阴虚内热者慎用 |
白术的药理作用
白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类、木脂素等,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
- 增强免疫功能:白术多糖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 调节胃肠功能:对消化道有保护作用,可缓解胃肠道不适。
- 抗炎抗氧化: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 利尿消肿:有助于改善水肿症状。
- 镇静安神:对神经系统有一定调节作用。
临床应用举例
病症 | 应用方式 | 说明 |
脾虚泄泻 | 煎服或配伍 | 常与党参、茯苓等同用 |
自汗盗汗 | 煎服 | 可配合黄芪、麻黄根等 |
水肿 | 煎服 | 常与茯苓、泽泻同用 |
胎动不安 | 煎服 | 多与当归、白芍等配伍 |
使用注意事项
- 白术性温,阴虚火旺者应慎用,以免加重内热。
- 孕妇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影响胎儿。
- 不宜与寒凉药物同用,以免降低疗效。
- 长期服用时应注意脾胃功能变化,避免过度滋腻。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白术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个体情况合理使用,必要时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