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废待举的意思】“百废待举”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国家或社会在经历重大变故后,各种事业和制度都处于停滞或荒废状态,急需重新建立和恢复。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战乱之后、改革初期或重大灾难后的重建阶段。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百废待举 |
拼音 | bǎi fèi dài jǔ |
出处 | 《宋史·王安石传》:“方今百废待举,而民力未复。” |
含义 | 形容各种事务都处于荒废状态,亟需重新开始或恢复。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国家、社会或组织的重建阶段。 |
近义词 | 百业待兴、百废俱兴(反义) |
反义词 | 万事如意、百业兴旺 |
二、使用场景
“百废待举”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境中:
1. 国家治理:如战后重建、政权更替后,国家各项事业都需要重新启动。
2. 企业发展:企业在经历重大危机或转型期时,也可能用此词来形容当前状况。
3. 个人或组织发展:在创业初期或项目重启阶段,也可用来表达需要从头做起的状态。
三、例句展示
-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迅速恢复生产。
- 公司经历了三年的停滞,如今终于迎来了百废待举的新阶段。
- 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旨在推动百废待举的乡村建设。
四、总结
“百废待举”是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成语,强调在困境中重新出发的重要性。它不仅表达了现状的艰难,也蕴含了希望与努力的方向。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以体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