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方物解释】“不可方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其为人也,清廉而好学,不以己之有,害人之无,是谓‘不可方物’。”原意是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无法用一般的标准来衡量或比较。后来,“不可方物”逐渐引申为形容事物或人物非常出色,难以用常理来评价或比拟。
在现代汉语中,“不可方物”多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品质、能力、成就等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具有独特性,难以被他人超越或模仿。
一、不可方物的基本释义
词语 | 不可方物 |
拼音 | bù kě fāng wù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本义 | 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无法用常规标准衡量 |
引申义 | 形容事物或人物极其优秀,难以用常理评价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人或事物的卓越之处 |
二、不可方物的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 说明 |
他的才华不可方物,令人佩服。 | 赞美一个人的才能出众,无法用一般标准衡量 |
这件艺术品不可方物,堪称绝世之作。 | 表达对艺术品的高度赞赏,认为其非凡 |
她的品行不可方物,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 赞扬她的道德品质极高,难以用常人标准衡量 |
三、不可方物与类似成语的区别
成语 | 含义 | 与“不可方物”的区别 |
无可挑剔 | 没有任何缺点 | 更强调完美无缺,而非难以衡量 |
独一无二 | 没有相同的 | 强调唯一性,而非价值或品质的高超 |
无与伦比 | 没有人能比得上 | 更强调比较上的优越性,而非不可衡量 |
四、总结
“不可方物”是一个带有褒义色彩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人或事物的高度评价。它不仅强调了对象的独特性和卓越性,还暗示了其难以被常规标准所衡量的特点。在日常使用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