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纵的故事和含义简短】“七擒七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叛将孟获的七次擒获与七次释放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仁德,也体现了他以德服人的治国理念。
一、故事概述
在公元225年,蜀汉政权刚刚建立不久,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叛乱,首领孟获率众反抗蜀汉。诸葛亮亲自率军南征,采取了“攻心为上”的策略,先后七次擒获孟获,但每次都选择释放他,并给予他尊重和理解。最终,孟获被诸葛亮的诚意所打动,心甘情愿归顺蜀汉,从此南中地区安定下来。
二、含义解析
“七擒七纵”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
- 以德服人:通过仁慈和宽容赢得人心,而不是依靠武力压制。
- 灵活应变:面对复杂的局势,不拘泥于一次胜利,而是不断调整策略。
- 以诚感人:用真诚的态度感化对手,达到真正的和平与统一。
三、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来源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 时间 | 公元225年 |
| 主要人物 | 诸葛亮、孟获 |
| 故事内容 | 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释放,最终使其心服归顺 |
| 核心寓意 | 以德服人、灵活应变、以诚感人 |
| 历史影响 | 使南中地区稳定,促进了蜀汉政权的巩固 |
| 现代启示 | 在管理、外交、人际关系中,应注重沟通与理解,而非单纯依靠强制手段 |
结语
“七擒七纵”不仅是古代战争中的一个经典案例,更是中华文化中“仁政”思想的重要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冲突与对立时,智慧与包容往往比强硬更能解决问题,也更能赢得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