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遂身退什么意思】“功遂身退”出自《道德经》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实现了目标、获得了名声和成就之后,应当适时地退出舞台,不再贪恋权位或名利。这是道家思想中提倡的一种处世智慧,强调顺应自然、知足常乐、功成不居。
一、
“功遂身退”是一种人生哲学,强调在取得成功后,应懂得适时退出,避免因过度追求而招致祸患。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古代政治家、军事家,也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在适当的时候放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道德经》第九章 |
原文 |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
字面意思 | 功业完成,名声成就,便应悄然隐退。 |
核心思想 | 成就后应淡泊名利,适时退出,顺应自然规律。 |
道家思想 | 强调“无为”,反对贪婪和执着,主张知足常乐。 |
现代意义 | 在职场、事业、生活中,成功后应学会放下,避免过度扩张带来的风险。 |
典型人物 |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臣,助勾践复国后归隐) |
应用场景 | 企业高管退休、艺术家谢幕、政界人物卸任等。 |
三、延伸思考
“功遂身退”并非消极避世,而是积极的智慧选择。它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内心状态与长远发展。如果一味沉溺于已有的成就,可能会失去继续前行的动力,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纷争与矛盾。
在现代社会,许多企业家、明星、官员在事业巅峰期选择隐退,正是对“功遂身退”理念的实践。他们明白,真正的成功不仅是获得什么,更是懂得何时放手,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通过理解“功遂身退”的含义,我们可以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既不盲目追逐,也不轻易放弃,从而实现更加平衡与和谐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