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的意思】“粗枝大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不细致、不周全,只抓住表面或大致的轮廓,忽略了细节。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古代的绘画术语,后来被引申为对人处理事情态度的一种评价。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粗枝大叶 |
拼音 | cū zhī dà yè |
出处 | 原指绘画中不注重细节,后引申为做事马虎、不细致 |
含义 | 形容做事或说话不细致、不严谨,只关注大体而忽略细节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自谦,表示做事不够认真、考虑不周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粗枝大叶”最早源于古代绘画技法。古人作画时,先勾勒出主要的轮廓和结构,称为“粗枝”,然后再添上细节部分,称为“细叶”。因此,“粗枝大叶”最初是形容一种绘画风格,强调整体构图,而非精细描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语逐渐被引申为对人的行为方式的评价,尤其是指在处理问题时缺乏耐心和细致,只关注大的方向,忽视了具体的执行过程。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工作汇报 | 他做报告时总是粗枝大叶,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让人难以信服。 |
日常生活 | 这件事不能太粗枝大叶,否则容易出错。 |
学习中 | 老师提醒我们写作文要细致,不能粗枝大叶。 |
自我反思 | 我做事有时候太急躁,显得有点粗枝大叶。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粗心大意、草率从事 |
反义词 | 细致入微、一丝不苟、谨小慎微 |
五、总结
“粗枝大叶”是一个具有文化背景的成语,原指绘画中的粗略勾勒,现多用于形容做事不细致、不严谨。在日常生活中,它既可以作为批评他人的方式,也可以作为自我反省的工具。掌握其含义和使用方法,有助于我们在沟通和工作中更加严谨、细致。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相关表达,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