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名词解释】一、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艺术与文学流派,主要活跃于1905年至1920年代之间。它强调艺术家对现实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表达,而非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表现主义在绘画、戏剧、音乐、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影响,尤其以德国的表现主义最为著名。
该流派反对传统写实主义,主张通过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来传达情感和思想。表现主义作品常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张力,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战争压力以及人类精神危机等时代背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
起源时间 | 1905年左右,起源于德国 |
代表国家 | 德国、奥地利、法国、美国等 |
主要领域 | 绘画、戏剧、文学、电影、音乐 |
核心理念 | 强调主观感受、情感表达、内在真实 |
艺术风格 | 夸张、变形、象征、抽象、色彩强烈 |
与现实的关系 | 不追求客观再现,而是反映内心世界 |
代表人物 | 瓦西里·康定斯基、埃贡·席勒、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尔希纳、弗朗茨·马尔克、乔治·格罗斯等(绘画) 奥托·迪克斯、彼得·魏斯(戏剧) 弗朗茨·卡夫卡、弗兰茨·布莱希特(文学) |
社会背景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社会动荡、战争创伤、现代性焦虑 |
影响 | 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心理剧、超现实主义等产生深远影响 |
三、结语
表现主义作为一种强调主观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艺术运动,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它不仅是艺术史上的重要阶段,也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文化与思想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