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文】《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由东汉张仲景所著,记载了多种方剂及其适应症。其中,“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少阴病兼有表证的重要方剂,具有温阳解表、散寒通络的功效。
一、原文出处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提到:
>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此条文说明:当患者患少阴病初期出现发热症状,且脉象沉迟时,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治疗。
二、方剂组成与功效
药物名称 | 用量(原方) | 功效作用 |
麻黄 | 三两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附子 | 一枚(炮) | 温肾助阳,散寒止痛 |
细辛 | 一两 |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
主治:少阴病初起,外感风寒,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脉沉等。
特点:本方为“温阳解表”的代表方,适用于阳气不足而外感寒邪的情况,尤其适合体质虚弱、畏寒明显的患者。
三、现代应用与注意事项
- 现代临床应用: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冻疮、头痛等属寒湿或阳虚型病症。
- 使用注意:
- 方中附子有毒,需炮制后使用,且不宜久煎。
- 体质偏热或阴虚火旺者慎用。
- 应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四、总结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伤寒论》中用于治疗少阴病兼有表证的经典方剂,其核心在于“温阳解表”。通过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阳散寒,细辛祛风通络,三药合用,可有效缓解因阳虚导致的外感寒邪症状。该方在临床上仍具有重要价值,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方的加减变化或与其他方剂的对比,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