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解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治国、为人处世的重要观点。这句话强调了“道”的重要性,即正义、道德和民心的重要性。当一个人或一个国家遵循正道,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帮助;反之,如果背离正道,就会失去人心,最终导致失败。
一、意思解释
概念 | 解释 |
得道 | 指遵循正义、道德、民心,符合天理人情的行为或政策。 |
多助 | 表示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拥护和帮助。 |
失道 | 指违背正义、道德、民心,行为不合常理或违反民意。 |
寡助 | 表示会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孤立无援。 |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行善积德,人心归附;背义忘仁,众叛亲离。
二、出处与背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名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为: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通过战争的例子,说明即使有天时和地利的优势,但如果缺乏“人和”,也就是民心的向背,仍然难以取胜。因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对“人和”理念的高度概括。
三、现实意义
方面 | 应用举例 |
国家治理 | 一个国家若施行仁政,重视民生,就能赢得民众支持;若腐败专制,则会引发民怨,导致政权不稳。 |
企业管理 | 企业若注重员工利益、诚信经营,更容易获得员工和客户的信任;反之则容易被市场淘汰。 |
个人发展 | 在人际交往中,讲诚信、守道义的人更易获得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反之则容易被孤立。 |
四、总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更是现代生活中值得借鉴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国家、组织还是个人层面,只有坚持正义、尊重人心,才能获得长久的成功与支持。相反,若背离正道,即使一时得势,终将走向衰败。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 |
原文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含义 | 遵循正道则众人相助,背离正道则孤掌难鸣 |
现实意义 | 政治、管理、个人发展皆需以德服人 |
核心思想 | 以人为本,重德重民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深刻的处世哲学,值得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思考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