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什么意思】“安分守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遵守规矩、不越轨、不惹事,安于本分,不做超出自己身份或职责范围的事情。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过于保守、缺乏进取心的人,也常用来形容一种低调、稳重的生活态度。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安分 | 安于本分,不越界 |
守己 | 保持自我,不逾矩 |
整体意思:安于自己的本分,不越轨、不惹事,不做出格的行为。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明史·张居正传》:“其人安分守己,无大过。”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表示对他人行为的评价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贬义(有时含批评意味)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谨言慎行 |
反义词 | 为非作歹、胡作非为、目无法纪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某人太保守 | “他总是安分守己,从不主动争取机会。” |
描述性格稳重 | “她为人安分守己,做事踏实可靠。” |
用于文学作品 | “古人讲究安分守己,不争名利。” |
五、总结
“安分守己”强调的是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规范。它既可以是褒义的,表示一个人有责任感、不越界;也可以是贬义的,表示一个人缺乏进取心、不敢突破。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情感色彩。
结语:
“安分守己”是一种传统价值观的体现,但在现代社会中,适度的进取与突破同样重要。关键在于平衡“守己”与“进取”,做到既不越界,也不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