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什么意思】“曲高和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很少”。它常用来形容艺术或言论的高深程度超出了大多数人的理解能力,因此能够欣赏或认同的人寥寥无几。这个成语也常被引申为一种现象:当一个人的观点、作品或行为过于独特、高深时,容易不被大众所接受。
一、
“曲高和寡”出自《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原意是说《阳春》《白雪》这样的高雅乐曲,能和唱的人很少。后来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艺术、思想、言论等因高雅而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情况。在现代语境中,它既可以表达一种孤独的处境,也可以暗示一种超越时代的先进性。
该成语具有一定的褒义色彩,强调了创新与独到之处,但也带有一定的无奈感,即高明者往往难以被大众理解。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曲高和寡 |
| 拼音 | qū gāo hé guǎ |
| 出处 |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
| 原意 | 高雅的曲子,能和唱的人少 |
| 引申义 | 高深的思想、艺术或言论不易被大众理解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作品因高雅而孤独 |
| 褒贬色彩 | 带有褒义,也有一定无奈意味 |
| 现代应用 | 描述艺术、思想、观点的超前或难懂 |
| 近义词 | 孤芳自赏、曲高和寡、知音难觅 |
| 反义词 | 雅俗共赏、通俗易懂、广受欢迎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曲高和寡”可用于以下情境:
- 描述某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独特,观众不多;
- 形容某人的观点过于超前,难以引起共鸣;
- 表达对高雅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困难并存的心理。
但需注意,使用时应结合上下文,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语义模糊或误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