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的意思】“饮鸩止渴”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的困难,结果反而加重问题。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后果的行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饮鸩止渴 |
拼音 | yǐn zhèn zhǐ kě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的困难,结果反而加重问题。 |
近义词 |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寅吃卯粮 |
反义词 |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远见卓识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 | 联合式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饮鸩止渴”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王符传》中,原文为:“夫欲治天下,必先正其身。若以酒为甘露,以鸩为解渴之药,则祸莫大焉。”意思是说,如果把毒酒当作解渴的良药,那将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后来,“饮鸩止渴”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批评那些只图一时之快、不顾后果的做法。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经济管理 | 企业为了短期盈利,大量借贷扩张,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
政治决策 | 政府为应对当前经济压力,采取高通胀政策,短期内刺激增长,但长期造成通货膨胀。 |
个人生活 | 为了缓解工作压力,过度依赖酒精或药物,反而损害身体健康。 |
四、成语启示
“饮鸩止渴”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和便利,而应考虑长远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寻找可持续、健康的解决方案,避免因小失大。
五、总结
“饮鸩止渴”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诫人们:解决问题要讲方法、重后果,切勿因一时之利而酿成更大的祸患。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管理,都应该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避免走上“饮鸩止渴”的错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