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中的通假字有哪些】《周亚夫军细柳》是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的一篇短文,讲述了汉文帝时期,周亚夫驻守细柳营时,以严明军纪、不阿权贵而受到皇帝称赞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文风严谨,但在古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通假字,这些字在古代常被用作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
本文将对《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一、通假字总结
原文 | 通假字 | 本字 | 解释 |
军士吏被甲 | 被 | 披 | “被”通“披”,意思是穿着 |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 驱 | 驱 | “驱”通“驱”,意为驱赶、驱使(此处无明显通假,但部分版本可能有不同解释)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使 | 使 | “使”在此处为动词,表示派遣,不是通假字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节 | 节 | “节”通“节”,指符节,无通假 |
介胄之士不拜 | 介 | 戎 | “介”通“戎”,指战士 |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 式 | 轼 | “式”通“轼”,古代车上扶手的横木,引申为敬礼 |
二、说明与解析
1. “被”通“披”
在“军士吏被甲”一句中,“被”本义是“覆盖”,但在此处应读作“pī”,表示“披着”,即穿着铠甲。这是典型的通假现象。
2. “介”通“戎”
“介胄之士”中的“介”原意是“甲衣”,但在此处可理解为“戎装”,因此“介”通“戎”,意为战士。
3. “式”通“轼”
“改容式车”中,“式”本义为“法式”,但在此处应理解为“轼”,即古代车上供人扶手的横木,象征敬礼。因此,“式”通“轼”。
三、结语
在《周亚夫军细柳》这篇古文中,虽然通假字并不多,但掌握这些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文意。特别是“被”、“介”、“式”等字,在古文阅读中较为常见,了解它们的通假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通过以上表格和分析,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周亚夫军细柳》中的通假字现象,提升古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