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是什么意思】“天经地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行为或观念是理所当然、不可动摇的。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自然规律和道德规范的尊崇,强调某些道理如同天地一样永恒不变。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天经地义 |
拼音 | tiān jīng dì yì |
解释 | 原指天地间最根本的道理,后引申为合乎常理、不容置疑的事情。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某种行为、制度或观念具有天然的正当性。 |
近义词 | 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天理昭昭 |
反义词 | 荒谬绝伦、不合情理、背道而驰 |
二、成语含义详解
“天经地义”中的“天经”指的是天地间的常规法则,“地义”则代表大地的伦理秩序。古人认为,天地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人应遵循这些规律行事,才能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多用于强调某种做法或理念的合理性。例如:
- “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 “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天经地义”有时也可能被用来压制不同意见,因此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过于绝对化。
三、适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社会伦理 |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不应被质疑。 |
法律制度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天经地义的原则。 |
个人行为 | 诚信待人是天经地义的做人准则。 |
历史文化 | 古人重视礼仪,认为礼是天经地义的规范。 |
四、总结
“天经地义”是一个表达事物合乎常理、不可动摇的成语,常用于强调某种行为或理念的正当性和必然性。它源于古代对天地规律的尊重,如今广泛应用于社会、法律、伦理等多个领域。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理性地看待各种规则与价值观。
原创内容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对“天经地义”这一成语的深入分析与整理,结合历史出处、现代用法及实际案例进行阐述,旨在提供清晰、准确且易懂的解释,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与模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