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能可贵词语意思】“难能可贵”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事情或品质非常难得、珍贵。它强调的是在困难条件下能够做到的事情,或者具有某种优秀品质的人,显得尤为难得和值得珍惜。
一、词语解析
- 词性:形容词
- 结构:联合式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为人也,不以难能为贵,而以易能为贵。”
- 现代用法:多用于赞扬他人的努力、成就或品德,表示其不易获得、极为宝贵。
二、词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在困难条件下能做到的事或具备的品质,非常难得且珍贵。 |
近义词 | 难得可贵、弥足珍贵、来之不易 |
反义词 | 普通平常、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常作谓语、定语使用 |
使用场景 | 表扬他人努力、赞美品质、描述稀有现象等 |
三、例句分析
1. 他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真是难能可贵。
- 说明在逆境中坚持,显得格外珍贵。
2.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 强调精神层面的难得与可贵。
3. 她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天才。
- 用于称赞年轻人的才华和努力。
四、常见误用提醒
- 误用1:将“难能可贵”用于贬义或中性语境。
- ❌ 错误:他这样做虽然难能可贵,但并不值得提倡。
- ✅ 正确:他这样做虽然不容易,但值得肯定。
- 误用2:混淆“难能可贵”与“难得一见”。
- “难能可贵”强调的是“难得且珍贵”,而“难得一见”更侧重“少见”。
五、总结
“难能可贵”是一个富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适用于表达对人或事的尊重与赞赏。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精炼,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坚韧”“美德”“努力”的高度重视。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使用该成语,有助于提升表达的深度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