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层林尽染的解释】“层林尽染”是一个常用于描绘秋日景色的成语,出自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正是“层林尽染”的意境体现。
“层林尽染”字面意思是“层层的树林都被染成了红色”,形容秋天山林中树叶变红、色彩斑斓的美丽景象。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自然风光,尤其是秋季的山林景色,带有浓厚的诗意和画面感。
成语“层林尽染”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层林尽染 |
拼音 | céng lín jìn rǎn |
出处 | 杜牧《山行》(“霜叶红于二月花”) |
字面意思 | 层层的树林都被染成红色 |
引申含义 | 形容秋日山林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的景象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自然景色,特别是秋季的山林景观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褒义,带有赞美和欣赏的情感 |
近义词 | 秋色宜人、层峦叠嶂、五彩斑斓 |
反义词 | 一望无际、荒凉萧瑟、万物凋零 |
结构类型 | 主谓结构 |
常见搭配 | “层林尽染,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如火如荼” |
使用示例:
- 秋天到了,山间层林尽染,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
- 站在山顶远眺,只见层林尽染,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总结:
“层林尽染”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常用来描绘秋天山林的壮丽景色。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感悟与欣赏。在写作或描述风景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