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狗的词语意思是什么】“落水狗”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失败或失势后仍不认输、继续挣扎的人。这个词语带有贬义,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失败后还试图反扑或不愿接受现实的人。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落水狗 |
拼音 | luò shuǐ gǒu |
词性 | 名词/比喻词 |
含义 | 比喻在失败或失势后仍不认输、继续挣扎的人 |
感情色彩 | 贬义 |
出处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其人也,犹不能改,是谓‘落水狗’。”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落水狗”最早出自古代典籍,原意是指掉进水里的狗,后来被引申为在失败中仍然不放弃的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更多地用于讽刺那些在失败后仍不承认错误、试图翻本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他人固执己见 | “他输了比赛还不服气,真是个落水狗。” |
描述竞争失败者 | “他在公司裁员中被淘汰,却还在四处抱怨,像个落水狗。” |
用于文学作品 | “小说中的主角虽然失败了,但他依然像落水狗一样不肯低头。” |
四、相关词语对比
相关词语 | 含义 | 与“落水狗”的区别 |
落水狗 | 失败后仍不认输的人 | 强调不认输、不低头 |
落水鱼 | 比喻处境艰难、无力回天的人 | 更强调无助和被动 |
倒霉蛋 | 形容运气差的人 | 更偏向于运气不好,而非行为表现 |
五、总结
“落水狗”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词语,常用来形容在失败后仍不认输、不愿接受现实的人。它不仅反映了对这类人的批评态度,也体现了中文文化中对失败者的复杂看法。在日常使用中,应根据语境谨慎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