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读音和意思】“宵衣旰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勤于政务、工作繁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以下将从读音、意思以及相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宵衣旰食”出自古代文献,原意是说天还没亮就穿好衣服起床,到晚上才吃饭,形容皇帝或官员日夜操劳国事,非常辛苦。现在多用来形容人工作勤奋、尽职尽责,尤其适用于对领导或管理者工作的描述。
该成语的结构较为特殊,由两个动词短语组成:“宵衣”指在夜晚穿衣,“旰食”指到很晚才吃饭。整体表达出一种辛劳、忙碌的状态。
在现代使用中,虽然不再特指帝王,但依然保留了其原有的褒义色彩,强调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宵衣旰食 |
读音 | xiāo yī gàn shí |
词语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出处 | 《旧唐书·太宗纪》:「每旦视朝,日昃忘倦,虽大雪封门,亦不废听政。」 |
原意 | 天未亮就穿衣,到深夜才吃饭,形容皇帝勤于政务。 |
现代意思 | 形容人工作勤奋、尽职尽责,常用于称赞领导者或工作者的敬业精神。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正式场合,如表彰、报道、评论等。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夙兴夜寐 |
反义词 | 玩物丧志、无所事事、得过且过 |
语法功能 | 作谓语、定语、状语,一般用于描述人的工作状态。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宵衣旰食”不仅是一个有历史渊源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象征。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理解并恰当使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