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罄竹难书”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写尽。然而,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词性存在误解,不清楚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以及实际使用情况出发,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其词性及用法。
一、成语释义
“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洗恶难尽。”意思是:即使把所有的竹子都用完,也写不完罪行;就算把东海的水全部倒空,也洗不净罪恶。后用来形容罪行极多,无法写尽或难以清除。
由此可见,该成语本身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通常用于批评或指责某人或某事罪大恶极。
二、词性分析
从语义上看,“罄竹难书”并非褒义词,而是贬义词。它强调的是“罪行多、恶行重”,常用于描述反面人物或事件。
虽然在某些特殊语境中,可能被误用为中性词,但其本义和主流用法均属于贬义。
三、常见用法举例
句子 | 用法说明 |
他作恶多端,罄竹难书。 | 表达对某人罪行的强烈谴责,属贬义用法。 |
这段历史事件罄竹难书,令人发指。 | 强调事件的严重性,同样为贬义。 |
他功绩卓著,罄竹难书。 | 此处为误用,不符合成语原意,属不当搭配。 |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罄竹难书 |
词性 | 贬义词 |
含义 | 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写尽 |
使用场景 | 批评、谴责、揭露罪行等负面语境 |
常见误用 | 误用于褒扬他人,不符合成语本义 |
综上所述,“罄竹难书”是一个典型的贬义词,用于形容罪行累累、恶行昭彰的情况。在使用时应避免将其与褒义语境混淆,以免造成表达上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