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是谁说的】“言必信,行必果”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诚实守信,行动果断坚定。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意义。
一、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篇,是孔子对弟子子贡提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这句话强调了诚信与行动力的重要性,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依然被广泛引用,用于鼓励人们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体现出一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原文 | 言必信,行必果 |
出处 | 《论语·子路》 |
出处作者 | 孔子(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 |
原文背景 | 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回答:“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
含义 | 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必须有结果,强调诚信与行动力的结合。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言行一致,注重承诺与责任,具有强烈的道德教育意义。 |
三、补充说明
虽然“言必信,行必果”常被单独引用,但在原典中,孔子的本意并非完全肯定这种行为,而是带有一定批评意味,认为只做到“言信行果”而不顾是非的人,可能只是“硁硁然小人”。因此,在理解这句话时,也应结合上下文,全面把握其内涵。
总之,“言必信,行必果”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更是一种值得现代人践行的人生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