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铜驼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荆棘铜驼”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出自《晋书·王导传》。原意是形容战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后来多用于比喻国家或社会处于动荡、衰败的状态。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荆棘铜驼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字面意思 | 荆棘丛中生长着铜铸的骆驼(象征古物) |
引申意义 | 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国家或社会衰败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描写历史变迁、时代动荡或社会萧条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荆棘铜驼”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故事讲的是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不断,洛阳城被毁,昔日繁华之地如今满目疮痍,草木丛生,连铜铸的骆驼都被荆棘包围,显得凄凉而破败。后人以此来比喻国家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历史回顾 | “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去,如今只剩下荆棘铜驼。” |
文学描写 | “战乱之后,城池荒废,一片荆棘铜驼之象。” |
社会评论 | “经济衰退时期,社会呈现出一种荆棘铜驼的态势。” |
四、总结
“荆棘铜驼”虽然不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在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荒芜,更隐喻了社会、政治的动荡与衰落。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忧国情怀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诗词中的运用或与其他成语的对比,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