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挂疏桐原文及翻译】一、
《缺月挂疏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原题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个寂静的夜晚,表达作者孤独、清冷的心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词中“缺月挂疏桐”一句,意象独特,意境深远,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本文将对《缺月挂疏桐》的原文进行整理,并提供准确的白话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情感。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中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夜深人静,更漏声断。 |
| 惊起鹭鸶,飞入芦花深处。 | 鹭鸶被惊动飞起,消失在芦花深处。 |
| 无声,无影,无梦。 | 安静无声,没有身影,也没有梦境。 |
| 唯有孤鸿影,独照寒窗下。 | 只有孤雁的身影,独自映照在寒冷的窗下。 |
| 人间万事,如梦如烟。 | 人间的一切事情,都像梦一样飘渺,如烟一般消散。 |
三、简要分析
此词以自然景物描写为主,借景抒情,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通过“缺月”、“疏桐”、“芦花”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与超然。
四、结语
《缺月挂疏桐》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苏轼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感受到一位诗人面对人生起伏时的沉思与宁静,也提醒我们在纷扰世间中保持一份清醒与淡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