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铎什么意思】在文言文中,“铎”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字,其含义丰富,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本文将对“铎”在文言文中的意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不同用法及出处。
一、
“铎”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金属铃铛:铎是一种金属制成的铃铛,常用于祭祀或礼仪场合,发出声响以警示或助兴。
2. 象征权威:在古代,铎也常作为权力的象征,如“王铎”,表示王者的威严。
3. 教化工具:古人认为铎能传达圣人之言,因此也被用来比喻教化、劝诫的作用。
4. 乐器名:在音乐领域,铎也是一种打击乐器,与钟、磬等并列使用。
此外,“铎”在某些语境中还可能指代官职或称号,如“太傅”、“司徒”等,但这些多为引申义或特殊用法。
二、表格展示
汉字 | 拼音 | 本义 | 引申义 | 文献出处 | 示例句子 |
铎 | duó | 金属铃铛 | 权威象征、教化工具 | 《诗经》《礼记》 | “鸣金击鼓,以警百官。” |
铎 | duó | 金属铃铛 | 官职名称(如“王铎”) | 《汉书》《后汉书》 | “王铎在位,威震四方。” |
铎 | duó | 金属铃铛 | 教化、劝诫 | 《论语》《孟子》 | “圣人之道,如铎之声,警醒世人。” |
铎 | duó | 金属铃铛 | 乐器之一 | 《周礼》《乐记》 | “钟鼓琴瑟,皆备于庭。” |
三、结语
“铎”在文言文中不仅是一种具体的器物,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礼仪中的重要道具,也是教化与权力的象征。了解“铎”的多种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
如需进一步探讨“铎”在具体古籍中的用法,可结合上下文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