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远必诛是什么意思】“虽远必诛”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最早出自《汉书·陈汤传》。原句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意思是:只要触犯了强盛的汉朝,即使对方逃到再远的地方,也一定要将其诛杀。这句话表达了强烈的国家尊严和对外敌的坚决态度。
在现代语境中,“虽远必诛”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坚定、果断、不畏艰难的行动方针,尤其是在外交、军事或政治领域,强调对威胁国家利益的行为绝不姑息,无论距离多远都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虽远必诛”最初是古代汉朝将领陈汤在出征匈奴时所言,用以表达对侵犯国家利益者的强硬态度。如今,这一说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境,强调对威胁的零容忍和果断处理。它不仅体现了民族气节,也反映了对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高度重视。
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汉书·陈汤传》 |
原文 |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含义 | 对侵犯国家利益者,无论多远都要追捕并惩罚 |
现代应用 | 外交、军事、政治等领域,强调果断、强硬态度 |
情感色彩 | 强烈、坚定、带有威慑意味 |
使用场景 | 国家主权、安全、尊严相关的场合 |
文化意义 | 体现民族气节与历史责任感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虽远必诛”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