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翻译及赏析】《十五从军征》是汉代乐府诗中的一篇代表作,出自《乐府诗集》,反映了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诗歌通过一位十五岁少年被迫从军、多年后归来却家破人亡的悲惨经历,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一、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少年被征召入伍,离家征战多年,最终回到家乡却发现亲人早已去世、家园荒废的凄凉景象。诗中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十五岁就参军出征,八十岁才得以回家。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路上遇到同乡人,问:“家里还有谁?”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他)远远望去,那便是你的家,坟墓层层叠叠。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兔子从狗洞进去,野鸡从房梁上飞起。 |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苔衣。 | 庭院里长满了杂草,井台上长满青苔。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 粥饭一会儿就做好了,却不知道给谁吃。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走出门向东望,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
三、赏析要点
项目 | 内容 |
主题思想 | 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艺术特色 | 语言朴素自然,叙事简洁有力,情感真挚动人。 |
结构特点 | 按时间顺序展开,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结尾感人至深。 |
人物形象 | 一个历经沧桑、孤独无助的老兵形象,令人同情。 |
象征手法 | “松柏冢累累”象征死亡,“兔从狗窦入”象征荒芜,增强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
四、结语
《十五从军征》虽短小精悍,却深刻揭示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摧残。它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性的呼唤。在今天,读这首诗仍能引发人们对和平与家庭的珍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