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注释】《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自南宋时期由王应麟编撰以来,一直被广泛用于儿童识字与道德教育。其内容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以三字一句的形式,涵盖历史、伦理、文化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三字经》的含义,本文对全文进行了逐句注释,并结合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学习和传承。
一、
《三字经》共1080字,分为四部分:
1. 第一部分(前36句): 介绍人之初性本善,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基本方法。
2. 第二部分(第37至54句): 讲述儒家经典与传统文化知识,如《诗》《书》《礼》《易》《春秋》等。
3. 第三部分(第55至72句): 讲述历史发展,从三皇五帝到汉唐宋元,突出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
4. 第四部分(第73至108句): 强调勤奋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鼓励后学立志成才。
全篇语言精炼,结构清晰,思想深刻,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教材。
二、三字经注释表
原文 | 注释 |
人之初,性本善 | 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
性相近,习相远 | 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但因后天的习惯不同而变得不同。 |
苟不教,性乃迁 | 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本性就会改变。 |
教之道,贵以专 |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
昔孟母,择邻处 | 古代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 |
子不学,断机杼 |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剪断织布机上的线,表示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
窦燕山,有义方 | 窦禹钧(窦燕山)教子有道,很有方法。 |
教五子,名俱扬 | 他教育五个儿子,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养不教,父之过 | 养育孩子却不加以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
教不严,师之惰 | 教育不严格,是老师的失职。 |
子不学,非所宜 |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 |
幼不学,老何为 | 小时候不学习,年老时能做什么呢? |
玉不琢,不成器 |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
人不学,不知义 |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道理和礼仪。 |
为人子,方少时 | 作为子女,在年幼的时候应该努力学习。 |
亲师友,习礼仪 | 要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 |
香九龄,能温席 | 黄香九岁时就能为父亲温暖床席,孝顺父母。 |
孝于亲,所当执 | 对父母的孝顺,应当坚持。 |
融四岁,能让梨 | 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谦让,把大的梨让给哥哥。 |
弟于长,宜先知 | 对兄长的尊敬,应该从小就知道。 |
首孝悌,次见闻 | 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 |
知某数,识某文 | 知道数字,认识文字。 |
一而十,十而百 | 数字从一到十,再到一百。 |
百而千,千而万 | 数字继续增加,直到一万。 |
三才者,天地人 | 天地人被称为“三才”,是宇宙的基本构成。 |
三光者,日月星 | 日、月、星称为“三光”,是自然界中的光明来源。 |
三纲者,君臣义 | 君臣之间要有道义,父子之间要有亲情,夫妇之间要有恩爱。 |
父子亲,夫妇顺 | 父子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 |
曰春夏,曰秋冬 | 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 |
此四时,运不穷 | 四季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
曰南北,曰西东 | 方向分为东、南、西、北。 |
此四方,应乎中 | 四方围绕中央,形成一个整体。 |
曰水火,木金土 | 五行是水、火、木、金、土。 |
此五行,本乎数 | 五行是根据数理来排列的。 |
曰仁义,礼智信 |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
此五常,不容紊 | 这五种道德规范,不可混乱。 |
稚子学,始诵经 | 年幼的孩子开始学习经典。 |
若广学,惟恐深 | 学习要广泛,但也要深入。 |
为学者,必有初 | 学习的人,都有一个开始。 |
小学终,至四书 | 小学阶段结束后,进入四书的学习。 |
论语者,二十篇 | 《论语》共有二十篇。 |
孔子作,述圣言 | 由孔子及其弟子整理,记录了孔子的言论。 |
孟子者,七篇止 | 《孟子》有七篇。 |
荀子者,集诸子 | 荀子收集各家学说,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
老子者,著道德 | 老子撰写《道德经》。 |
庄子者,逍遥游 | 庄子写有《逍遥游》等文章。 |
经子通,读诸史 | 经典和诸子百家的思想相通,可以阅读各种历史书籍。 |
史记者,班固续 |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汉书》由班固续写。 |
汉书外,有三国 | 除了《汉书》,还有《三国志》等。 |
王莽篡,光武兴 | 王莽篡位,后光武帝复兴汉朝。 |
两晋六,南北朝 | 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之后是南北朝。 |
宋齐继,梁陈承 | 南朝有宋、齐、梁、陈。 |
北元魏,分东西 | 北朝有北魏,后来分为东魏和西魏。 |
二十四史,全备矣 | 二十四部正史已经完备。 |
世系传,谱牒详 | 家族世系的记载详细。 |
周有公,汉有张 | 周朝有周公,汉朝有张良。 |
汉有韩,晋有杨 | 汉朝有韩信,晋朝有杨修。 |
唐有柳,宋有苏 | 唐朝有柳宗元,宋朝有苏轼。 |
世之贤,多所称 | 世代的贤人,有很多值得称颂的。 |
彼既仕,学且勤 | 他们做官的同时,也勤奋学习。 |
勤有功,戏无益 | 勤奋才有成效,玩耍没有好处。 |
戒之哉,宜勉力 | 应该警戒自己,努力学习。 |
三、总结
《三字经》不仅是古代儿童启蒙的重要读物,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教育智慧的经典。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道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道德修养的价值以及学习的必要性。
通过对其内容的注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每句话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在现代社会,虽然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三字经》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