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刍挽粟的意思是什么】“飞刍挽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古代战争或大规模物资运输的语境中。它形象地描述了军队在前线作战时,需要快速、大量地运送粮食和军需物资,以保障战斗力的持续性。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飞刍挽粟 |
拼音 | fēi chú wǎn sù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飞刍挽粟,千里不绝。” |
含义 | 形容迅速而大量地运输粮食等军需物资,多用于战争或军事行动中。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后勤补给紧张或运输繁忙的情况。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飞刍挽粟”最早见于《后汉书》,用来形容战事频繁时,军队对粮食的需求极为迫切,必须通过快速的运输手段将粮食从后方运送到前线。其中,“刍”指草料,供战马食用;“粟”是粮食,供士兵食用。“飞”表示速度快,“挽”则有拉车、运输之意。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粮食运输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旦后勤断绝,军队便难以维持战斗力。因此,“飞刍挽粟”不仅是对运输方式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三、现代意义与使用场景
在现代,“飞刍挽粟”虽然不再用于实际的军事运输,但仍然可以用来比喻:
- 紧急物资调配:如灾害救援、大型活动中的物资保障。
- 高效物流体系:强调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
- 资源调度紧张:形容某一领域资源调配压力大、节奏快。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飞刍挽粟”的关系 |
人浮于事 | 人员过多,效率低下 | 反面对比,强调效率问题 |
兵贵神速 | 强调行动迅速 | 与“飞刍挽粟”中的“飞”字呼应 |
粮尽援绝 | 粮食耗尽,援兵不到 | 与“飞刍挽粟”形成反差,突出后勤重要性 |
五、总结
“飞刍挽粟”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在战争或特殊情况下,快速、大量地运输粮食等物资的行为。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军事后勤的复杂性,也提醒人们在现代社会中,高效的物资调配同样至关重要。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飞刍挽粟”都象征着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是对资源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高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