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膝下的意思是什么】“承欢膝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陪伴。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化,强调的是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奉养的情景。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承欢膝下 |
拼音 | chéng huān xī xià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子之行,莫大乎孝;孝之为道,莫大于事亲。故君子居丧,三年不仕,以尽哀思,以承欢膝下。” |
释义 | 指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奉养,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与陪伴。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亲近。 |
近义词 | 孝顺父母、侍奉双亲、膝下承欢 |
反义词 | 背弃父母、远走他乡、不孝子孙 |
二、详细解释
“承欢膝下”中的“承欢”意为承受父母的喜悦和欢乐,“膝下”则指父母的脚下,象征着子女在父母身边的亲近状态。整体而言,这个成语描绘了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陪伴、让父母感到欣慰的情景。
在古代社会,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美德,是儒家文化中“孝”的重要体现。现代语境中,虽然“承欢膝下”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一些正式或文学性的场合中,仍能见到它的身影。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家庭伦理类文章:如讲述孝道的文章中,常用此成语来强调子女应常伴父母。
2. 古文阅读理解:在学习古典文献时,学生会接触到这一成语,并需要理解其含义。
3. 演讲或作文:在涉及亲情、孝心等主题的演讲稿中,可作为点缀性词语使用。
四、注意事项
- “承欢膝下”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生搬硬套。
- 该成语强调的是情感上的陪伴与孝顺,而非单纯的物质供养。
五、结语
“承欢膝下”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对父母的关爱与陪伴,让亲情在日常点滴中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