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萋萋的意思】“草木萋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象,尤其是春天或夏天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词语不仅具有诗意,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繁荣昌盛的状态。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草木 | cǎo mù | 泛指各种植物 | —— |
萋萋 | qī qī | 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诗经·小雅·采薇》 |
“草木”指的是花草树木,“萋萋”是形容草木繁茂、郁郁葱葱的样子。合起来,“草木萋萋”形容的是草木生长旺盛、充满生机的景象。
二、常见用法与语境
1. 自然描写:
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春天或夏季大自然的繁荣景象。例如:“春日里,草木萋萋,万物复苏。”
2. 比喻兴盛:
有时也用来比喻国家、事业或组织的发展壮大。例如:“公司发展迅速,可谓草木萋萋。”
3. 情感寄托:
在古诗词中,也常借“草木萋萋”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三、相关诗句举例
诗句 | 出处 | 解释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小雅·采薇》 | 虽未直接使用“草木萋萋”,但表达了草木茂盛的意境。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张九龄《感遇》 | 表达草木自然生长,不为外物所动。 |
“草木无情,尚知荣枯;人而无志,岂不愧乎?” | 《增广贤文》 | 借草木之生灭,劝人立志。 |
四、总结
“草木萋萋”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主要用于描绘自然界的繁茂景象,也可引申为事业、国家等的兴盛状态。它在古代诗词中常被使用,表达对自然的赞美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
出处 | 《诗经》等古典文献 |
用法 | 自然描写、比喻兴盛、情感寄托 |
代表诗句 | 《诗经·采薇》、张九龄《感遇》等 |
文化意义 | 表达自然之美与生命活力 |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词语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查阅古典文学或诗词赏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