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橘颂原文】《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诗,收录于《楚辞·九章》中。全诗通过对橘树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高洁人格和坚定操守的追求,体现了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风貌。
一、原文内容
《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二、
《橘颂》以橘树为象征,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中描绘了橘树生长在南方,根深叶茂,果实累累,色泽鲜明,质地纯洁,寓意着一种坚定不移、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品质。屈原借此表达自己不愿妥协、坚持正义的信念,同时也寄托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三、关键意象与寓意对照表
意象 | 描述 | 寓意 |
后皇嘉树 | 天地间的美好树木 | 象征高贵、美好的事物 |
橘徕服兮 | 橘树适应南方环境 | 表示适应环境、坚守本心 |
受命不迁 | 不轻易迁移 | 表达坚定、忠诚、不改初衷 |
绿叶素荣 | 叶子碧绿,花朵洁白 | 象征纯洁、质朴 |
曾枝剡棘 | 枝条多刺 | 表现坚强、不畏艰难 |
青黄杂糅 | 颜色多样 | 表示内外兼美、丰富内涵 |
精色内白 | 外表鲜艳,内在洁白 | 象征外表与内心的统一 |
纷缊宜修 | 姿态优美 | 表示修养与气质 |
咦尔幼志 | 年轻时的志向 | 表示早年的志向坚定 |
独立不迁 | 不随波逐流 | 表达独立人格与坚定信念 |
愿岁并谢 | 愿与岁月共老 | 表达持久、永恒的精神追求 |
淑离不淫 | 品德端正,不放纵 | 表示自律与节制 |
梗其有理 | 坚硬而有条理 | 表示刚正不阿、有原则 |
行比伯夷 | 与伯夷相比 | 表示品德高尚、值得敬仰 |
四、结语
《橘颂》不仅是屈原对自然之美的赞颂,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橘树这一意象,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展现了他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